儒家自律是一場自欺欺人的傳統敘事

作者:蘇小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是中國人關於人性如何「自律」的倫理學表述,表面看每句話都對。要自律、要真心、要誠信、要學而時習之。然而,人們雖然能夠背誦這些格言,但卻做不到,行為方式上甚至完全背離了這樣的格言。

面對這樣的人性現象,一個有問題意識的人,首先是要承認人在自律的命題上永遠無法做到知行合一,這構成人的困境:長久來看,人類從來無法有效管理自己。聖經直接寫出這樣的句子:你們的心裡固然願意,但身體卻是常常軟弱。記住這句話,理解它,理解人性的理所當然的幽暗性,一個人就不會單向度強度自律的意義,也不會單向度否定自律的重要性,而是要進一步展開自己的問題意識:

比如,我們應該追問,一個人到底應該依靠什麼基準條件來實現自律,自律到底是一個理想主義的終極訴求,還是一種開放式糾錯的過程。康德的表述是人必須依靠上帝的絕對命令,這是《實踐理性批判》中很大的一個思想建構:人的倫理秩序必須要有上帝的絕對參與,否則人的倫理秩序不能成為可能。這構成人類倫理秩序的原因。

找到了原因,過程就會展開。中國的儒生依靠什麼基準條件來自律呢?大的範圍來看,儒學強調的是依靠天道。那麼,進一步的問題意識是,天道是什麼,是否有明確的誡命?正是在這樣的問題意識上,我們發現儒家不去追問什麼是天道,而是用一個虛無的想象把天道架空,進而靠著人的理性來賦予天道一些內容。由此,中國人的問題意識在最基本的問題上犯下了天地之間最大的錯誤,這個錯誤簡單表述為:天道等於人對天道的想象與理解。

這是對人的倫理學原因的懸置,是中國文化傳統典型的驚人的對天道的僭越,是人類理性所犯下的最嚴重也是最徹底的錯誤。當我們討論天道的時候,我們必須明白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既然是天道,那麼天道一定高於我們人類。既然天道高於我們人類,那麼人類對天道的認識,必須依靠天道自身向人類啓示。天道之事,不能由有限之人強行解釋,虛無猜想。人類關於天道的方法論,要麼是等待,要麼是側耳傾聽。

沒有原因,怎麼會有方法呢。孔子的道德哲學體系,從頭到尾都是對方法的陳述,看不見半點關於原因的追尋。沒有原因的方法和沒有原因的過程,通常都是道德審判,都是對他人的欺騙。

所以,對於人類而言,《聖經》這本書就是上帝話語啓示之書。啓示這樣的概念,在人性論和認識論的意義上變得極為重要。一般意義上,只要沒有傾聽上帝啓示,人就會變成「自我為天道」,「自我為義」的驕傲之人。一個驕傲的人,在哲學的意義上,就是懸置終極的原因,同時把自己理解為原因。一個驕傲的人,在行為學的層面,做任何事情都試圖依靠自己,可是自己是誰呢,這是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

儒家不追問我是誰,卻試圖依靠自己來展開自律。如此,曾子的自律格言,後來必然變成了自欺欺人的傳統敘事,深深奴役著每個說漢語的人們。

感謝作者授權人類黨網站發表!

注: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閱讀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