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向忠
四、三星堆纪元
1、三星堆遗址第一次发现:
1929年春,广汉县南兴镇真武村月亮湾的村民燕道诚一家在家门口清理水沟时发现一个长方形的坑道,由石板围成,坑内放满了玉石器。
三星堆遗址第一次挖掘:
1934年3月15日,在中华民国广汉县县长罗雨苍的邀请之下,华大博物馆馆长、文化人类学与考古学教授、美籍浸礼会传教士葛维汉与副馆长林名均教授组建考古发掘队,在月亮湾进行发掘工作,揭开了中国川西平原考古的序幕。
2、三星堆遗址的跨世纪考古,物证了东方古文明:
1980年后,三星堆遗址经过多次的挖掘,所挖掘的文物“牛图腾”、“凤鸟图腾”是九黎联盟时代古人类的崇拜。
青铜头像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眼球柱状外突长达13.5厘米,为三星堆众青铜面具之首,是九黎联盟的总图腾。面具的眼——凤鸟的眼,鼻是鸟的喙、耳是鸟羽翼的变形。头像的嘴及下颚与牛的阔嘴酷似,凸出的眼球结合了牛眼睛的特征。面具强调了有巢氏“凤”和农耕“牛”。
《龙鱼河图》说: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9×9),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
东方古文明九黎联盟盟主“供”之所以被大陆原住民苗族、瑶族等多个原住民尊为祖先,是他们祖先永远不会忘记为黎民百姓战斗,在沙场战死的民族英雄。
普通的汉族的老人在春节、祭祀的时候说上“供”,同样是对东方古文明太阳神“供”祭祀。年轻人还有些不明所以,也许他们/她们老了,也会唠唠叨叨摆上祭品给祖先上供,这个传统传承了我们祖先对东方古文明太阳神的敬拜。
3、农耕民族失败的对外战争
A、结束东方古文明的《涿鹿之战》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
涿鹿之战的位置在今天河北张家口,那么,九黎联盟的盟主驻地在哪里呢?800公里外的山东曲阜,还要向南走25里的“神仙部落”。从今天的地图上看,不难看出河北张家口的土地情况正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也就说,涿鹿之战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战争,一方是农耕民族的九黎联盟“供”,一方是兴起新疆昆仑山的游牧民族轩辕氏。
历史上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发生战争是常事,汉朝、大清均有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战争记录。虽然大清的满族在统治农耕民族之前也是游牧民族,但是,当他取得对农耕民族的统治后,这块蛋糕绝不会与后来者的游牧民族分一角。
我们学到的历史,把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战争看成正义的战争,主要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所致。当时没有网络地图,很难分清楚是否越过了边界。同时,就是越过了边界,也正好进行贸易,如果贸易不合适,游牧民族可以抢劫掳掠后骑马就走,而农耕民族就是去追了,也因为土地种植的季节不得不返回。这样,农耕民族的宿命往往成为挨打和被掳掠的对象。
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是天经地义的,哪怕通过暴力驱赶游牧民族,也认为是正当防卫。可是,在儒教编撰的文献里对《涿鹿之战》里的定位,保护自己家园的农耕民族九黎联盟正义之战,却给予了负面的描写。
儒教讲到《涿鹿之战》只谈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不谈战争发生的原因,回避谈及九黎联盟是农耕民族,轩辕氏是兴起新疆昆仑山的游牧民族,有意识地回避双方战争的起源。儒教所编撰的《史记》更厚颜无耻地说是通过走访群众写的历史。史记就像中共谈八路军不谈八路军是中华民国军队,作为国军的八路军对其他国军兄弟偷袭,并在抗日战争中向日军出卖情报的行为都是叛国的性质。
所以,今天儒教的徒子徒孙掌控的中宣部,都是洗脑的垃圾桶。有多少大陆认识文字的人成为中共的菜,信了媒体宣传呢!
历史上真实的《涿鹿之战》,是九黎联盟盟主中华太阳神“供”带领黎民百姓的守卫家乡,农耕民族的对外战争。

《涿鹿之战》的交战信息:
1、九黎联盟,国都山东省曲阜市南25里的“神仙部落”;
2、轩辕氏,兴起新疆昆仑山的游牧民族;
3、交战地点,涿鹿,今天河北张家口;
4、之前发生的战争,《阪泉之战》发生在陕西宝鸡西,在九黎联盟的帮助下,炎帝的农耕部落取得了胜利。
5、战争结果,九黎联盟盟主战死。A、干旱杀死了九黎联盟盟主,B、军师(犹大)背叛,蛊惑弓箭手羿射死了太阳神“供”(后羿射日的故事原型)。
由于历史文献不可靠并相互矛盾,只能通过蛛丝马迹还原真实的东方古文明。
《孔子家语》说: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那么就是蚩尤的孙子,黎民百姓的孙子!这不是事实,同样,不少的古籍文献把少昊写成黄帝的儿子也不是事实。
正确信息的少昊是东方古文明太阳神九黎联盟盟主“供”的儿子。
4800年前,亚洲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干旱。当时的中国农民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高粱、小米。干旱让最有产量的水稻欠收或者绝产,农民的生活出现危机。
大干旱也给游牧民族带来灾难,水草的枯死威胁着牲畜的生命,游牧民族不得不驱赶牛羊到更远的地方放牧。
水浇地,农耕民族兴修的水利工程让一些庄稼地还有生机,青嫩的庄稼禾苗无疑是牛羊的最爱。也许,原来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是睦邻友好,可是,不争气的牛羊吃了农耕民族的庄稼。而禾苗可是种地老头养活一家几口人的希望,叔可忍孩子不可忍,于是抓羊、要羊、吃羊的故事不断发生。从一个村庄开始,慢慢蔓延到整个的炎帝部落。
炎帝部落在今天的陕西宝鸡西,最有名的战争是《阪泉之战》,在九黎联盟 的帮助下打跑了轩辕氏。
东方古文明之所以和其他古文明更加有韧性,当游牧民族侵略、统治我们的时候还能“忍”(好像只有扶桑武士传承了原貌)传承我们的文化。不是我们的祖先是多么顽强,而是拥有民以食为天的文化土壤。不管那个朝代的游牧民族侵略了农耕民族,只要黎民百姓还在生产粮食,话语权一直在我们的手中。自然,我们的祖先也因为高产的水稻、小麦和小米,才团结了上古时期西到博巴,南到越南的东南亚各国。通过传授种植技术、输出文化知识把东方各部族团结在一起,九黎联盟是上古时期东方的文化中心。
科技、文化帮助了东方人的生产,富足的粮食进而促进了生育。所以,当时的九黎联盟人口兴旺,人民衣食无忧。
只有在富足的生活下,这个社会才能发展出辉煌的文明。
不过,农耕民族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种地的都知道怕什么,旱灾、水灾、虫灾。当时我们的祖先遇到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
《诗经·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神异经·南荒经》: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两目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这是我们能找到的历史资料,我分析得出黄帝女魃杀蚩尤。魃是干旱,不是神仙。魃有个鬼字边,说明古人多么憎恨这个杀死东方古文明太阳神“供”的人。既然魃是干旱,说蚩尤死于干旱,佐证了《涿鹿之战》发生的原因和九黎联盟战败的主要因素。
我家乡(上古时期九黎联盟驻地“神仙部落”)这样传说,当时的九黎联盟西到巴蜀,北到河北张家口,东到海边,南到海边。当时九黎联盟农业发达,青铜的冶炼提高了农耕工具的效率。当然,狩猎所使用的弓箭箭头从石头变成了青铜。
农耕民族害怕干旱,同样今天新疆昆仑山兴起的游牧民族黄帝部落也被干旱所困。轩辕氏的牛羊吃光了新疆牧草后,驱赶牛羊来到了九黎联盟边关的炎帝部落附近。
我们翻开历史看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战争,大清满族也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统治。早点的蒙古族曾经统治欧洲、俄罗斯。不仅仅是中国人,为什么我们文明的农耕民族打不过野蛮的游牧民族呢。
汉奸太多。
《阪泉之战》是炎帝部落驱赶游牧民族轩辕氏的战争,战争发生在今天陕西宝鸡西天水附近。炎帝部落遇到强悍的游牧民族肯定打不过,吃败仗的炎帝就向九黎联盟请求支援。
九黎联盟的盟主太阳神“供”接到求救后决定前去支援,最先打胜《阪泉之战》赶跑了轩辕氏。吃了败仗的轩辕氏并没有退回新疆,而是逃跑去了北方,在河北继续骚扰边关,抢夺粮食和人口。如此,九黎联盟盟主带领军队北上,在涿鹿的地方追上了轩辕氏的主力部队。
九黎联盟拥有先进的青铜器的武器,在保家卫国的高昂士气下百战百胜,打的黄帝部落闻风丧胆。可是,游牧民族并没有走远,采用游击战来消耗战,游荡在九黎联盟边关的炎帝部落附近,边关人民依然生活在恐惧中。
此时,东亚的干旱还在继续,种地的农耕民族继续求雨。当时求雨的仪式由男觋主持,他跟随“供”在军中做军师(犹大)。多年求雨未果,慢慢的太阳神“供”对军师(犹大)失去了耐心而多有微词。
军师(犹大)在寻找各种理由后也是一筹莫展。在当时迷信的社会,受到干旱之苦的人心思雨。轩辕氏看到农耕民族的人对太阳的焦虑,就散布太阳神“供”不死,上天就不会下雨的流言,然后收买了军师(犹大)。
军师(犹大)在不同场合抱怨太阳太强烈,散布上天不下雨没有收成将士挨饿都是太阳神强势造成的。收买不满、思乡的下属,再把情报送给轩辕氏提高新的要价。
自然在幕后的一番操作后,军师(犹大)和轩辕氏达成协议。就像美国总统大选后的1月6号,副总统彭斯绝对是在和美国民主党达成协议后,当天表演无权退回舞弊的几个州选举人票一样。
叛变的军师(犹大)蛊惑弓箭手羿,偷袭射死了九黎联盟的盟主“供”,九黎联盟战败。这个事件被后人写成了《后羿射日》的故事,后羿是羿的子孙。
大家还对国共战争有记忆,蒋公身边多少人是共匪,特别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汉奸太多。
感谢作者授权人类党网站发表!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阅读全书:⇣⇣
《博论东方太阳“昊”的继承者》- 第一部分:二、东方古文明的《山海经》世纪